盲观

盲观者述说盲观事,全是瞎话!

退耕还林,退耕还草,林和草是不一样的

退耕还林,退耕还草,林和草是不一样的

2022-06-18

记得几年前去北京的时候,老是很恍惚,因为北京没有沙尘暴,虽然出门回来了,还是感觉脸上有些颗粒,但和印象中的北京完全不一样,北京居然没有沙尘暴。

其实这个很正常,毕竟这个沙尘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,可以说是地球的规律,可能这几年刮的少了,但是更主要的是,我们这边的绿化有了作用。

退耕还林,退耕还草,我们做得很好。说到这里,我想说件事,退耕还林,退耕还草。林和草是不一样的。记得以前我看要退耕还林的时候感觉很好,再看到退耕还草的时候感觉很不理解,但随着知识的增长,才开始明白这里面的道道。

关于生态学的这个视野,在生态的视野看来很难把一个东西区分成害和益,这是非生态的视野。就对我们人来说,我们把什么东西分什么是害虫,什么是益虫。所以我们要趋利避害,我们就要把那些坏的东西给消灭,但是恰恰是已经忘了它整个是在一个非常微妙的一个系统里头。当这个要素一旦缺失的时候,另外的害,更大的害就来了,这就是生态学的视野。

我们必须要从几个不同维度来看一件事情,什么事情好和坏真是不一定。我们以前有段时间在北方植了很多林子,为了防止沙漠往南侵,所有人也都觉得是对的。大家咬咬牙、勒紧裤腰带,就植树,花了很多钱。首先种很难,需要一些其他的补充,就比如电视剧关于塞罕坝的绿化,一开始种的和最后结局展示的并不是很一样,都不理解怎么可以,其实就是还草和还林的区别。因为就算你真把这颗树种活了,其实它的伤害很大。虽然树可以固沙,但是那个地方的降水它只能种草,你不能种树。这个树长下去之后,草就没法长了。这个树它有很强大的根系,把方圆很大的一片面积的水全给吸干了,于是草全部给弄掉,反而带来更大的沙漠化。

有一个常识,就是我们长城这条线,从嘉峪关到山海关这条线。正好是符合一个地理上那个降水线,这是大自然的规划。但是很多时候,我们很容易用自己人类的眼光和理解去看这些事情。那个降水线以北,它不适合于长树和长其他的那种植被的,只适合长一样东西——长草。

所以这个降水线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分水线。我们修长城就是为了抵挡那个游牧民族入侵。这是一个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一个奇特的一个巧合。以前我就知道这个事,就那个地方是不能够发展农业,你要是到那个地方开荒,它一定成沙漠。其实我们破坏环境不是从今天开始的,我们在两千年前我们就在破坏,就是当时那个屯兵。因为当时粮食运到那个西北,古代的运输我们可以想象,又没有火车,那是很麻烦的,所以粮草它就当地解决。就在当地开荒种粮食。那个地方你只要是开了荒,就没法恢复的。它只能长草,你让它种农业,那很快就沙化的。

退耕还林,退耕还草,林和草是不一样的,它本来是草你就别还成林。

树和草它是差别很大。我们有一句俗话叫:“大树底下,寸草不生。”树跟草是敌人。由于非洲的那个草原,那叫稀树草原。你看那种旅游风光照片里头,你发现整个草原上就一棵树,那叫稀树草原,不可能长出太多树来。树和草这两种植物的脾气是很不一样的。

当时种了很多防护林。结果本来这个地方应该长草的,现在长出了树之后,就令到当地就没有草了,最后反而沙化更严重。然后因为沙化更严重,那树最后也没活掉。

————完————

笑古笑今,笑东笑西笑南笑北,

笑来笑去,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。

观事观物,观天观地观日观月,

观上观下,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。


评论